热门标签:
首页 > 常识 >

余额宝能随时取出来吗(余额宝能不能替代传统银行呢?)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2 10:19:02    

站在客户角度,把支付宝账户上暂时不用的钱转到余额宝账户上,然后余额宝账户上的钱再去投资基金或者股票,把获得的收益分配给客户,有资金需求的时候也可以随时从账户上把钱赎回,客户通常认为自己的钱是支付宝在实际操作、控制并承担责任,效果上跟传统银行区别不大。


余额宝以它的交易流程简易性、灵活性以及相对高的收益性吸引了大量的客户,2013年刚推出资金一下子超过了两千亿,令人咂舌。

站在国家的全局性、安全性角度考虑,这类金融安排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潜在问题:

1、期限错配的问题

因为支付宝上的钱是可以随时支取的所以余额宝账户的钱是实时期限的投资,但是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期限不是实时的,而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到期。所以,资产与负债端间的期限是严重错配的,隐含利率风险。

2、流动性错配

由于余额宝用户可以随时撤钱,管理方就需要及时流动性,而货币市场基金产品都有固定的期限。虽然在债券等二级市场的交易可以提供及时退出,但交易量有限,在余额宝金额不特别大,且市场正常是流动性不是问题,可是一旦出现市场危机或半危机,可能许多余额宝客户需要同时撤职,挤兑压力下,流动性错配问题会非常突出,特别是许多理财产品都有锁定期,提前退出的难度较大,所以投资端的流动性会差,如果余额宝等产品的投资范围不受限制。可以投到产品房地产土地各类股票私募基金等,那么这些头寸的流动性可能更差。

3、信用风险

如果任何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余额宝或其他产品,那么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信用靠什么保障?违约后怎么处理?资本金应该有哪些要求?是否该要求经营方案,资金比例拨备等等?

另外,如果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把自己的资本都参与每个投资项目中,他们有没有足够能力去挑选好每一个投资品类?美国次贷危机中反映出来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问题表明,当金融经营方没有自由资金跟客户资金同甘共苦时,经营方的激励会出现扭曲,对所投资项目的信用风险及其他方面不一定那么审慎。

2013年,年末中金嘉钰所引发的后果,投资50万元至数百万元购买中心嘉御基金产品的客户,在一年期满后利息没看到,本金也要不回来,于是,2013年12月初,一些投资者从上海重庆天津跑到北京金融街游行维权。只不过中金嘉钰的投资者数量很少,跟余额宝无法相比。

一旦余额宝有风吹草动,发生挤兑可能引发的恐慌会因为平台上客户数量众多导致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虽然余额宝类产品存取流程与银行一致但背后资金运作逻辑并不相同,安全性也不同还是不能简单的混为一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