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他是明朝有名的“塞王”之一,朱元璋特意将他封在了北方大宁,镇守边境。朱权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明朝宗室中少有的军事将领,和四哥燕王朱棣并称“燕王善战,宁王善谋”,手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成为宗室中数一数二的藩王。

不过宁王的善谋只表现在军事上,面对权谋,朱权就不行了。靖难之役中朱棣看上了朱权的实力,于是使用阴谋诡计绑架了朱权吞并了他的武装,然后将本想坐上观虎斗的朱权裹挟到反叛朝廷的战斗中。
朱棣夺取皇位后,对于朱权他知道这个人不能放虎归山,于是他解除了朱权的一切权力,然后几经波折最后把朱权放逐到南昌监视居住。
朱权对于四哥虽然心怀怨恨但是毕竟自己已经成了光杆司令,根本无法报仇,为了保命,朱权最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戏曲修道等等旁门左道之中最终逃过了被皇帝清算,从而安稳善终。
朱权一生共有六子,按照朱元璋的规定嫡长子朱磐烒早早地被立为了宁王世子,准备接替自己的王位。

可惜的是朱磐烒并没有等来那一天,正统二年朱磐烒先于朱权去世。长子的死让朱权老泪横流,不过朱磐烒虽然去世但是他早早地有后代了,于是他的长子朱奠培成为了宁王的第一继承人。
正统十三年朱奠培继承宁王王位后,当一坐上这个王位,朱奠培完全想开了。他从祖父的遭遇里看出了自己这一脉始终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为了求得生存,他完全放弃了政治前途,一心扑在艺术领域,就是想让子孙后代能够,因此很快宁王艺术家的大名就传遍了天下,他擅长诗文、书法和山水画,作品为人称道,尤其是书法矫洁遒劲,号曰铁画银钩。
众所周知艺术家都要与众不同凸显个性,朱奠培也是如此。他虽然在艺术领域才华横溢,但是为人情商很低,脾气暴躁,因此弄得没有人缘,就连他的兄弟都与他不和,而久之他这种个性最终就给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酝酿出一场风波,使得宁王一系丢人现眼差点被废。
朱奠培继承王位后,按照规定将自己的父亲朱磐烒追封为宁王,同时也就在这一年他的弟弟们也就被晋封为郡王,其中他的五弟朱奠壏被封为弋阳王。

虽然朱奠培和自己的这些弟弟们不和,但是因为已经成年,都分府单过,因此大面上相安无事,但是因为朱奠壏还没成亲没有离开,因此还留在宁王府中,而就是这位朱奠壏最终和朱奠培反目了。
原来因为朱磐烒早逝,朱权承担起给这几个孙子选妻子的责任。朱权作为爷爷自然希望孙子喜欢,于是千挑万选给这个孙子选了一个美女张氏做妻子。结果还没有走完上报朝廷批准的流程,朱权就去世了,自然这场婚事就耽搁下来了。
对于弟弟的婚事,朱奠培并不了解,等到守孝期过了,朱奠培看到弟弟还没成婚成天在自己眼前晃,心中不舒服,因此赶紧找了另一个女子刘氏作为弟弟的妻子让他们成婚,然后让他们搬了出去。
朱奠壏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好色,他并没有向大哥说明情况,而是接受了这个老婆,随后还想把之前爷爷给自己选的美女张氏也带走,可是自己和大哥不对付,一见面就抬杠拌嘴,如果自己找大哥要人,大哥肯定不给,可是自己实在舍不得张氏,最后朱奠壏想出了让别人帮自己的办法。

宁王府有个教授名叫游坚,这个人是王府里的老人了,当年他爹游宗也是教授跟随朱权,后来岁数大了退休时求朱权让自己的儿子游坚子承父业。
朱权碍于情面同意让游坚顶替父亲当了宁王府教授,这个人有些才华,再加上其父几十年的人脉关系,很快游坚就成了宁王府的实权派,朱奠培眼前的红人。
朱奠壏找到游坚,随后送给游坚一笔钱。这个举动让游坚大吃一惊,堂堂郡王给自己送钱意欲何为?自己是无功不受禄怎么能收郡王的钱。随后朱奠壏表示希望游坚能够在宁王面前给自己说几句好话,让大哥把张氏送给自己,这点钱就是费用。
游坚听了连忙收下钱,表示弋阳王有事直接说话,自己一定照办,哪能收让王爷破费,这点小事弋阳王放心,自己一定让弋阳王满意。

游坚果然有本事很快找到朱奠培,表示自己之前查阅档案,发现宁献王(朱权)生前给弋阳王说了一门亲,已经上报朝廷了,结果没等朝廷批准,献王就薨了,而您又给弋阳王说了一门亲,如果朝廷想起来这件事说您故意不执行献王的指示说您不孝,可就麻烦了。
朱奠培听了也感到不好,毕竟自己这一脉始终被朝廷监视打压,如果真因这点小事弄给处分不值当的,于是就问游坚怎么办?
游坚表示不如就将这个张氏送给弋阳王,这样一来您没有过错啊,您履行了献王的上奏,张氏确实和弋阳王成婚了,而您又关心弋阳王,希望他多子多福,才让他又娶了刘氏,这样就没您的事了。
朱奠培一听说这主意好,就这么办。于是张氏被送到了弋阳王的府邸。朱奠壏心满意足,朱奠培平安无事,游坚得到了实惠,大家都很满意按理说从此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可是最后却以反目成仇为结局,朱奠培兄弟最后因为这个游坚反目成仇,闹得丢了大脸。
朱奠壏在自己王府里享受生活的时候,宁王府的护卫王忠突然跑来找他。王忠作为宁王府的护卫来找弋阳王干什么,原来是要账。

朱奠壏在没有被封为郡王前,因为开销大,自己作为镇国将军的俸禄不够用,于是找到游坚希望他帮助自己借点钱应急。随后游坚给他借来五十两,表示是从护卫王忠那里借来的。
后来朱奠壏就把这件事忘了一直没还钱,今天王忠找上门来他才想起来。朱奠壏人品不错,没有利用身份赖账,马上表示还钱,然后让人拿来五十多两银子交给王忠,表示本钱带利息都还了,咱们两清了。
没想到王忠却突然表示弋阳王当年借的是一百两,怎么就还五十两,赖账也不能这么赖吧!
朱奠壏听了大吃一惊,自己当初就借了五十两,怎么出了一百两?他大骂王忠讹人。而王忠信誓旦旦表示当初游坚从自己这里拿走的就是一百两,要是不信找游坚去。
朱奠壏跟着王忠找到游坚说这个借钱的事,游坚当初确实以朱奠壏名义找王忠借来一百两但是他扣下了五十两,只给了朱奠壏五十两,眼看两个人都来了,他无法隐瞒就承认自己拿了五十两。
游坚一承认,把朱奠壏气得够呛,游坚这是把自己当成冤大头了,他当即表示你这做的什么事,借钱居然扣一半?游坚反驳说上次我帮你找宁王索要美人的事你不应该给我好处费,这笔钱就当好处了。朱奠壏表示上次我不是给你钱了吗?反正这笔钱我不出,说完就生气走了。
王忠一看弋阳王走了,他肯定是不出钱,自己也得罪不起弋阳王,于是就找游坚要钱,游坚开始坚决不给,但是王忠成天要债,弄得游坚在宁王府里成了笑话,最后为了脸面不得不把这五十两吐了出来好息事宁人。

游坚丢了脸,心中很生气,他要报复朱奠壏。可是怎么报复朱奠壏,游坚发挥了报复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生不如死。
游坚又一次找到朱奠培,然后说弋阳王如今十分宠爱张氏,冷落刘王妃,张氏恃宠而骄甚至欺辱刘王妃表示自己才是王妃,弋阳王知道但是不管,这个行为“有坏家法”,如果长时间下去,朝廷一旦知道,必然会对宁王一系有重大举措,到那个时候就糟了。
朱奠培听了大怒,没想到朱奠壏居然这么做,他早就看出了朱奠壏不是个好东西,肯定会败坏宁王一门。看到成功挑起朱奠培的怒火,游坚马上表示为今之计就是赶紧在朝廷发现前将这件事摆平,只要张氏不在,自然就没有宠妾灭妻的事,朝廷也没出去查。
朱奠培正在气头上,听了这话,马上行动,将朱奠壏骗到宁王府,同时派人去弋阳王府杀了张氏。

朱奠壏去了宁王府,莫名其妙挨了大哥一顿骂,他也没有示弱,马上反击,于是兄弟两个大打出手,彼此不分胜负。
等到朱奠壏回府看到张氏的尸体时,他顿时明白了大哥为什么突然找自己,原来就是趁自己不在来杀张氏。
不过冷静一想朱奠培不会无缘无故杀人,一定是有人挑唆,他猛然回想起之前他和游坚的债务纠纷,于是恨不得马上去和游坚拼命,不过最后没有成功被他压根就进不了宁王府。
朱奠壏不能就这样忍气吞声,他恨游坚,更恨朱奠培。在他看来既然你们这么狠心,下这么重的手,就不要怪我不讲情面了。
朱奠壏趁着天黑,换上平民衣服,躲过了宁王府的监视,跑到了位于南昌的巡抚佥都御史衙门,找到了巡抚佥都御史韩雍。
韩雍对这位深夜来访还穿着平民衣服的弋阳王很是吃惊,他这是要干什么,随后朱奠壏说的话让他大吃一惊。

原来朱奠壏并没有举报朱奠培伙同游坚杀死自己爱妾的事,而是表示宁王意图谋反,自己大义灭亲前来检举。
要知道因为朱棣愧对宁王,所以朱棣还有他的子孙最担心宁王造反,韩雍的一个任务就是监视宁王。本来韩雍发现朱奠培成天就是写字画画没干别的认为自己监视都是多余的,没想到朱奠培这么有本事居然躲过了自己的监视,幸亏弋阳王告发,否则朱奠培真造反了,自己就糟了。于是韩雍马上向朝廷汇报了这件事。
此时在位的是景泰帝朱祁钰,他一听宁王要造反,没想到千防万防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他马上派出佥都御史余俨和内官方伯乐一起前往南昌,和韩雍一起调查,一定要把宁王造反消灭在萌芽之中。
宁王造反案调查组一进入南昌,马上行动,包围了宁王府,将朱奠培等人全部控制起来,前前后后抓了六七百人。
这番抓捕让朱奠培一头雾水,当他听说朱奠壏告发自己时,他破口大骂朱奠壏,表示自己绝没有谋反。

专案组自然不会就凭朱奠培的喊冤放了他,而是更加深入调查,将这六七百人投入监狱挨个审讯,结果个个喊冤枉,在经过缜密的掉超好发现宁王谋反证据没找到一条,反而查出一些不为外人知道的事。
朱奠培在世人眼中从了性格暴躁外基本上就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中,很少理外界的事,因此大家对他不是很熟悉,结果这次调查才发现朱奠培不是世外高人,他十分贪财,伙同游坚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利用王忠等人做生意谋取利益,甚至殴打羞辱官员,并且为人好色强抢民女不服从的就杀死了事,于是瞬间朱奠培就从一个清心寡欲的艺术家变成了一个人渣。至于朱奠壏说他谋反的事,完全是因为游坚挑拨,以至于兄弟失和造成的。
这个调查结果让专案组哭笑不得,想要的没找到,不想要的一堆,于是他们上报皇帝,希望皇帝处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北京发生了夺门之变,太上皇朱祁镇复位了。朱祁镇在看到专案组奏报后,一看宁王不是造反心中安心不少,于是对于朱奠培他放心了,既然他没有谋反,而且名声也臭了,也就没关系了,于是下旨臭骂一顿了事;对于朱奠壏,虽然事出有因,但是诬告大哥也是不对的,也是臭骂一顿了事;对于那六七百被抓的无辜军民,直接放了;不过朱祁镇最后强调游坚不能释放,这个人身为王府教授,本应教育劝导藩王向善和睦宗族,他反倒一再挑拨宁王兄弟,不能轻饶,本应处死,但是自己重新登基,不好杀人,直接剥夺一切职务,发配甘肃充军。

至此这场谋反诬告案宣告结束。朱奠培虽然毫发无损,但是在这场诬告案中颜面扫地,他之前的美好形象荡然无存,反正自己已经不是好人了干脆不装了,破罐子破摔,开始名正言顺的胡作非为起来,将坏人进行到底。此后朱奠培公然打击南昌的官员,给世人一个跋扈藩王的形象,然后不再注重自己的私德,居然将爷爷父亲时身边的宫人霸占,为此还逼死了内官熊璧,总之朱奠培成了不法亲王的代表,可谓坏事做尽。
不过朱奠培这样折腾,朝廷对他并没有什么严重处罚,最多就是臭骂一顿,然后将他身边为数不多的护卫裁撤,此后就没有再一步的惩罚,反而任由他这样胡作非为。
最终朱奠培就这样活了七十四岁,超过了自己的祖父,在弘治四年平安去世,之后不到三十年,他的孙子就造反了,后果自然就是宁王被废,宁王从此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