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临近渤海和黄海,是一个典型的沿海省份,如今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亿。其实,山东不仅仅是一个人口大省,它还是一个经济大省,按照最新的数据,山东GDP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这个排名可是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也正是因为山东整个省份的GDP总量都很高,所以在山东境内就出现了许多经济实力非常强劲的大城市。
然而,这些城市却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自己发展着,所以在外人看来,整个山东省仿佛都一直籍籍无名。之所以引起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山东省各城市的发展较为均衡,不过也有经济强悍的城市,就拿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来说,山东济南和的GDP总量都已经突破1万亿元。

具体来看,去年青岛的GDP总量要比济南多2000多亿元,其实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济南也曾喊出了要在5年内超越青岛的口号,可现实是,济南再次被青岛甩在身后。对此,网上有人议论,成为山东的省会城市,青岛会不会比济南更合适呢?青岛这座城市的知名度非常高,要超过国内不少省会城市,因此许多人误以为青岛就是山东的省会。那么青岛究竟有什么独特魅力?
从地理位置来看,青岛处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紧邻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部是胶州半岛城市群。青岛的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整体地形并不平坦,马路基本上都是斜的,上下坡居多,当然这也是有好处的,青岛根本不需要担心被水淹。鹿叔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青岛几乎没有内涝灾害,所以被誉为“国内最不怕水淹”的城市。离谱的是,有网友认为,100年前德国人在青岛兴建的下水道,起到了很大作用,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了解,德国在青岛兴建的下水道,青岛只使用了其中的2.66公里,对于内涝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青岛内涝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地理位置、气候以及当地完善的基建。
再回到正题,山东拥有全国近六分之一的海岸线,而青岛又是沿海城市,所以它拥有优良的港口条件。大家都知道,天津作为直辖市,战略位置突出,是公认的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而关于第二大港口城市的名衔,其它城市的竞争非常激烈,最热门的人选当属大连和青岛。

如果单从货物吞吐量来看,青岛港是要超过大连港的,也就是说,关于北方第二大港口城市的头衔,青岛港是非常有资格获得的,这足以证明青岛的实力。至于经济方面,工业是青岛的最大优势,并不是旅游业。青岛的GDP排名之所以靠前,主要依赖的就是工业。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将青岛工业提升到宁波的水平,那么整个青岛的GDP将超过宁波和天津,全国GDP排名也会大幅度提升。
除此之外,青岛正在逐步提升城市的幸福感,根据去年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数据来看,青岛高居榜首,看来,国人对青岛的评价非常高。
从地理位置、经济数据等因素来看,济南确实略逊青岛,但是济南的优势,也是青岛无法超越的。
首先,济南不偏不倚地处在山东省中部,是华东地区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辐射能力也相对更强一点,即使是资源分配也更容易带动周边城市,其次,济南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其自然资源也非常优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用来形容我们的“泉城”济南的,关于济南,还有让大家印象非常深的大明河畔的夏雨荷以及号称"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所以,要论及文化底蕴,青岛与济南并不是一个级别的。

根据历史记载,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当时看中的就是济南的区位和地缘优势。之所以将它称之为“济南”,是因为它在济水以南,而济南的南部是泰山山脉和鲁山山脉,可见,济南可以视为一座军事要塞,拥有易守难攻的特点。按照古人的说法,只要拿下济南,南北方向都有利可图。
事实上,在明朝之前,济南都算不上是山东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临淄、青州的地位无可撼动。济南真正迎来蜕变,正是朱元璋在位期间,济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山东核心城市。至于当时的青岛,还只是一个知名度很小的城市,一眼望去基本上都是一些小村庄,而真正得到重视,则是在清朝末期。
后来,朱棣迁都北京,济南的地位更加稳固,此时此刻的济南离京杭大运河不远,而且又处于北京和江南的中间位置,这让济南的地位再次上升了一个档次。铁路兴起后,济南正处于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的交汇处,所以济南的地位一直延续至今。相比之下,青岛的历史底蕴是比不上济南的,再考虑到城市发展因素,济南靠近内陆,更容易融入到京津唐、长三角经济带等发展区域中,而青岛的位置就显得有些偏,因此济南最适合担任山东省会城市。

有网友认为,可能现在济南的经济总量比不上青岛,但鹿叔却觉得,一座城市的发展和交通息息相关,从地图中我们也能看到,山东的北边是京津冀,南边是长三角,济南市又非常恰好的处在了连接长三角和京津冀的交通要道上,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就是济南的制胜法宝,而青岛的位置是不具备这样的交通条件的,所以,即便现在的济南发展还和青岛差了一截,但济南拥有省会城市独有的优势,鹿叔相信超越青岛也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作为山东的双核城市,一个做省会城市,一个做经济中心,只需要走好自己的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