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这位开国元勋,其过往并不简单。要细究他的历史,就得回到1928年,一个决心参军的少年开始了传奇历程。

一、少年投身红军
1928年,陈锡联找到红军游击队大队长詹才芳,表示要加入红军。被拒后,陈锡联始终念念不忘,1929年,他离家出走,如愿成为红军战士。这一别,就是近20年,直到新中国成立。
加入红军后,陈锡联经历了鄂豫皖苏区几次反围剿,立下"小钢炮"的绰号。西征四川、开辟陕甘根据地时,陈锡联已是一员主将,受到李先念赞誉。在当年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作战中,陈锡联更是脱颖而出,被当时的领导李先念誉为"打仗数第一",并且组织将他作为重点栽培对象,一路把其提拔到师级领导岗位。

二、抗战中崭露头角
1937年,抗战爆发,陈锡联率部参加了阳明堡战斗,一举击毁日机24架,获得蒋介石嘉奖。此役立下头功,让陈锡联声名远扬。之后,陈锡联在抗战中表现越来越突出,还指挥了广阳伏击战、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战斗的黎城突袭战、响堂铺战斗。而且还在1939年到1940年的华北反共高潮中,歼敌6400余人,惹得阎锡山都不禁感慨:陈锡联不好惹,我这块老锡还是不要硬碰他那块陈锡的好。
此后,陈锡联在抗战中屡建战功,广阳、长生口、黎城、响堂铺等战役都有他的身影。在阎锡山眼中,陈锡联"不好惹"。1940年,陈锡联指挥白晋铁路破击战,再获刘邓称赞。陈锡联在抗战中表现越来越突出,丝毫不逊色于国民党的王牌抗日将领。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巅峰
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继续发挥战功。上兔、邯郸战役都由他指挥,后又进军大别山,受邓小平赞许。在淮海战役中,陈锡联率三个纵队先取宿县,后与粟裕配合,歼灭黄维兵团,立下汗马功劳。毋庸置疑,他可以算作是淮海战役中的"急先锋"。

四、奠定军事力量基石
建国后,陈锡联任首任炮兵司令员,为我军培养大批人才。在五十年代末,他还参与了第一枚导弹的研制。此后历任要职,60年代任沈阳军区司令员,70年代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还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76年平定政变时,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总而言之,陈锡联自从军到建国,多次在困境之中扭转乾坤,绝对称得上是一代名将,是真正的干才。

五、培育后代为国效力
陈锡联晚年专心培育子女,希望他们为国尽责。其中,次子陈再文加入空军,成绩优异,但不幸牺牲。老将军虽悲痛,还是坚强地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1999年,陈锡联去世,一代名将功成身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