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 > 常识 >

昌意简介(默默无闻的黄帝二儿子——昌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4 10:04:39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山海经.海内经》云: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大戴礼记·帝系》:“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吕氏春秋·古乐篇》:“帝颛顼生自若水。”

《帝王世纪》记载:“帝颛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嫘仆,蜀山氏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金天氏之末,女枢生颛顼于若水。昌意虽黄帝之嫡,以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若水为侯。及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所以《帝王世纪》对昌意和颛顼这段历史记录得更为详实。

关于黄帝与四妃以及玄嚣的记载比较多,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也很多,可是关于他儿子昌意的传说却非常少。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839年,黄帝廿九年,西陵氏女,号嫘祖于四川若水生第二个儿子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成为继承黄帝领导中华民族的上古五帝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昌意去若水封地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传说黄帝成为华夏部落联盟共主之前,因为蚩尤在南方作乱。炎帝作为部落联盟首领,根本就无法对应蚩尤的作乱。蚩尤所到之处,无人能挡。

由于蚩尤战力非常强大,又有比较先进的金属武器,蚩尤率领下属到处攻打其他部落,想统一中原。当蚩尤率领九黎部落准备攻打居住岷江上游的蜀山氏时,于是蜀山氏首领派出自己的女儿也就是部落公主蜀山氏女到北方黄帝部落求救。

蜀山公主千里迢迢来到黄帝部落寻求黄帝的帮助,但是黄帝还没有下定决心与蚩尤全面开战,所以就派自己的儿子昌意随蜀山公主回蜀山,协助蜀山公主抵抗蚩尤的侵略。

黄帝派昌意去蜀山与蜀山氏共同抵抗蚩尤的侵犯,是黄帝有意撮合他们两人。因为蜀山氏从岷江面见黄帝,与他商议如何对付蚩尤,蜀山氏的聪明才智以及勇敢,让黄帝对蜀山氏刮目相看,所以他才有意撮合昌意与蜀山氏。

昌意在蜀山部落与蜀山公主齐心协力,成功抵抗了蚩尤的进攻,使得蜀山氏社会经济蒸蒸日上,昌意也与蜀山氏结合,生下颛顼帝高阳。《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黄帝通过一系列东征西战,最后经过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巩固了自己部落联盟的地位,黄帝去世后,按《史记》的记载,黄帝把帝位传给了孙子颛顼,黄帝有25个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子呢?

《帝王世纪》记载:“昌意虽黄帝之嫡,以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若水为侯。及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

《路史·卷十四》:“元妃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玄嚣生卒年:公元前2297年~约前2232年 65岁崩 原史记载玄嚣与昌意同为嫘祖之子,玄嚣为大,玄器比昌意大两岁,玄嚣出生时间约为公元前2297年。在黄帝六十年左右召回参与逐鹿之战。在黄帝接管蚩尤的地界后,便留在了曾经的蚩尤地界山东一带,因为山东的蚩尤部落善冶青铜器,由此便有了“金天氏”之称。黄帝年迈,玄嚣四十岁左右摄天子位,因黄帝一直没辟位,玄器也就没正式执帝位,因此史称其“少昊”,即有颂扬玄嚣功绩之意,也说明他摄帝位时上有黄帝。

少昊去世后,把帝位传给了颛顼,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颛顼因为辅佐少昊有功,无外乎还是有能力,二是颛顼有圣人的品德,三颛顼与少昊有比较近的血缘关系。

虽然少昊把帝位传给颛顼,但是颛顼接替帝位也是历经辛苦,才成为天下共主当然,史书记载,颛顼生于若水,因辅佐少昊有功,封于高阳。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 ,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 ,号“高阳氏”。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帝丘。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黄帝死后,为什么没有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孙子的原因了。

黄帝传位给玄嚣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民间传说。传说在新郑县城南外,有一条非常清澈谁能见底向东滚滚而去的河流,大家都叫它“双洎河”。相传黄帝在活到一百岁那年,想到自己已经年老体衰,需要选一个有能力的贤人来接替自己的帝位。于是他叫人把风后、歧伯、力牧等老臣聚在一块:“咱们都已经老了,精力也跟不上了,现在要选一个接我帝位的人了!”岐伯说:“你有二十五个儿子,在其中挑选一个好的孩子接你的位子就可以了。”黄帝说:“那不行的,不是说我的位子一定要传给儿子,为了江山社稷,为了人民的幸福,我们要找一个有本事的人,这样我死了以后,江山社稷才能保得住,人民才会有幸福,所以要找到真有本事的人,就要测试,就要到天下民间中挑选。”

黄帝下令在天下贴上皇榜,寻找天下有贤能的人,只要能过了文、武、德三科。都可以成为黄帝的接班人,那天测试的日期,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黄帝、风后、歧伯等亲自监试。选到最后,就剩下玄嚣和昌意两个人。于是黄帝把玄嚣和昌意叫来,交给他们两个,每人一个宝葫芦。黄帝说:“这两个宝葫芦,只要一打开,就能流出三丈宽、一丈深的一股水来,一直流二百里才能流干。从嵩山南坡到东边的颍水是三百里远,你们每人拿一个葫芦,从嵩山脚下放出水来,水量不准减少,看谁能让这二百里的水量流三百里那么远,谁就接替王位。”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玄嚣和昌意都是很聪明的人,两个人都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葫芦里的水流到颍河水不可。于是玄嚣河昌意带着葫芦来到嵩山脚下,一个站在嵩山南边,一个站在嵩山北边,各自把葫芦打开,放出水来,只见那清凌凌的水从山坡上飞流直下,就像两条大河,滚滚往东流去。可是这两股清水只流了二百里就干涸了。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达到黄帝说的二百里的水量流三百里那么远。有一天早上,玄嚣匆匆忙忙、高高兴兴地跑去找昌意,他说:“弟弟,我想出一个妙法,一试准成。”昌意想,既然你一试准成,怎么还会对我说呢?心里这么想,可是嘴上却没说出来。就问:“哥哥,你有什么办法?”

玄嚣说:“你可记得,父亲曾说过,只要掌握要领,这两个能容下二百里水量的葫芦能流三百里远。这要领还在两个葫芦上。你想一个葫芦单独能流二百里,要是两个葫芦合到一块儿,就是四百里。既然能流四百里,从嵩山脚下到颍水才三百里,何愁流不到呢?”昌意一听,恍然大悟,伸手抱住哥哥连声说:“妙!真妙!”

当即,兄弟二人便一齐上山,同时打开葫芦,水流有百十里路,两股便汇流在一起,直入颍河,颍河水量骤时增大,向东流去,从此后永不枯竭。玄嚣、昌意兄弟二人,这才把黄帝和众前辈请来。黄帝和臣僚们一看,都高兴地连声称赞:“好!好!真是后生有为。”

黄帝又把他俩叫到一块儿说:“从这里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两股水汇流一处,水量就越来越大,永不枯竭;两股水一分开,就没多大劲了。百条江河能汇成大海。这和治国一样,人心不齐,百事无成;万众一心,上下一致,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你们弟兄二人,无论谁接替王位都要带领百姓,同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玄嚣和昌意听了父亲的教诲,互相谦让。黄帝看他们都有诚意,就说让玄嚣接王位,昌意辅佐,共商国家大事。

传说,黄帝把玄嚣葫芦里流出的那段河叫溱水,把昌意葫芦里流出的那段河叫洧水,两河汇流后流经新郑南关的那一段叫“双洎河”。

轩辕黄帝的时候,江水、若水还是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蜀山氏的儿女骁勇善战,为了蜀山氏不受蚩尤的侵略,和黄帝一起为了中原地区的统一,派出了大批的英雄儿女,参加了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若水的首领就是第一代雅女昌仆,她领导的若水儿女紧随黄帝屡建奇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她带着若水儿女凯旋归来之时,黄帝为了表彰她及若水儿女的功绩,把他最心爱的儿子昌意降居到若水地区,把在战争中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昌仆和儿子昌意撮合一起组成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昌仆和昌意结为夫妻后,生下了著名的五帝之一,中华人文始祖——颛顼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