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 > 常识 >

四时田园杂兴诗意解释(《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2 10:46:06    

南宋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后,宋孝宗后悔没想起来把“受书礼仪”一并改了。

什么“受书礼仪”呢?

就是当金国派使臣来南宋时,皇帝必须离开龙椅,站起来接受国书,行的是臣对君的礼仪。

宋孝宗想借着向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的理由,派使臣前往金国改这个礼仪。

但又不能放到明面上说,不能写进国书里,需要使臣自己找机会提出来。

这可是个危险的任务,搞不好就回不去了,所以人人都不愿去。

最后勇于担当这个大任的人,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诗人——范成大。

萌娃念古诗词

知诗意,细赏析

1、题目: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杂兴”的意思就是随性写来,没有固定题材。

2、前两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都有要做的工作。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里搓麻线,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忙着自家的农活。

农村的夏季是忙碌的季节,白天要干地里的活,晚上还要搓麻线。

作者描写的就是这种劳动气氛,一家人各司其职,忙忙碌碌过自己的日子。

这两句写的是大人们忙农活的场景。

3、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小孩子虽然不明白怎么种地织布,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农村的孩子,从小就看着父母劳动,连做游戏都会模仿大人种地的样子。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细节描写。

孩子最初的学习不就是效仿身边人么?

这首诗,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老者的口吻把农村夏日的忙碌生活写得清新、美好。

大人辛勤劳作,各司其职,孩子看在眼里,学到的也是勤劳的品质。

诗人

范成大生于1126年,卒于1193年,字至能,早年号此山居士,晚年号石湖居士,死后谥号文穆。

他的家世可不一般,这一点从他家女眷的封号就可以看出,他的曾祖母、两个祖母、妻子都被封为“郡夫人”,他母亲更是被封为“国夫人”。

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很多诗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写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比如下面这几句: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描写了一个老农靠“卖女”还租的苦难生活。

所以,他当官时能为民着想,深得百姓爱戴。

他和陆游一样都在幼年经历了靖康之难,后来还成为了好友。


古诗词相关的有趣故事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可是有60首的,可以看作是一幅描绘从春到冬的田园景色以及农民生活的长轴画卷,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