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原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描述的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庐江郡一对小夫妻焦仲卿和刘兰芝,焦仲卿被母亲逼迫,只得让自己的妻子刘兰芝暂回娘家,但是在娘家的刘兰芝因为县长和太守先后为其儿子提亲,刘兰芝又受到哥哥的怂恿和逼迫,在出嫁给太守儿子的当天殉情自杀,闻讯赶回的焦仲卿也悬梁自尽,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民间爱情故事,揭示了残酷无情、泯灭个人幸福追求的封建礼教制度。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350余句,1700余字,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故事。
1、 焦仲卿和刘兰芝都是单亲家庭
焦母逼迫焦仲卿休妻和为他另谋妻子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没有焦父的身影,按理说如此重大的决定,作为一家之主的焦父肯定是要参与和做出最终意见的,但是没有;
而刘兰芝这边,县长三儿子和太守五儿子先后来提亲的时候,霸道的刘哥最后为妹妹做主,让她嫁给太守的儿子,同理,也没听到刘父的声音。俗话说,长兄如父,所以刘兄代妹妹全权做主了。

所以,焦仲卿和刘兰芝都是单亲家庭,父亲可能都英年早逝。
2、 焦仲卿是长子
焦母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休掉刘兰芝,不是因为刘兰芝不孝顺、不勤劳、不会持家,而是因为小夫妻俩结婚二三年却一直没有小孩!作为长子的焦仲卿如果还一直维持这样的状态的话,极有可能导致焦家无后,这是作为母亲所无法忍受的,否则百年之后,她无法向焦家的列祖列宗交待。

那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给焦仲卿讨个妾来延续香火呢?
正是因为焦仲卿是长子,小妾所生是庶出,不能继承爵位、官职、家族财产等核心资源,所以焦母急迫赶着焦仲卿再娶妻。
3、 焦母是高龄产妇
刘兰芝是17岁嫁到焦家,焦仲卿多大没有交待,应该在19岁左右,而焦仲卿的小妹大概2岁左右,刚扶着床学走路,"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焦仲卿比他的妹妹大17岁。
如果这个妹妹也是焦母所生,我们假设她17岁左右生了焦仲卿,17年后又生了焦仲卿妹妹,那时她已经34岁左右了,实打实的一个高龄产妇。
4、 刘兰芝是个袖珍美女
刘兰芝漂亮,而且应该是非常漂亮,但是她却很矮,是个袖珍美女!

为什么这么说?
刘兰芝17岁嫁到焦家时,她的小姑子才2岁左右,刚扶着床学走路;两三年后,刘兰芝被婆婆休掉,这时小姑子5岁左右,刘兰芝临行和小姑子告别,"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5岁的小姑子和刘兰芝差不多高了,可见,刘兰芝是个袖珍美女!
5、 县长的三儿子和太守的五儿子是庶出
不管刘兰芝多么漂亮,多么知书达理,多么勤俭持家,多么家境殷实,在东汉末年那个考虑门当户对、政治婚姻的年代,刘家对于县官或是太守简直是不值一提!
县长好歹是七品芝麻官,而庐江郡太守更是省部级领导,这样高官家族的嫡出是不会看上刘兰芝的,也是刘家高攀不上的,更何况刘兰芝还是二婚女子。
所以,县长的三儿子和太守的五儿子都是庶出,也就是小妾所生。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叙事乐府诗,表面的诗句有时为了押韵和对仗工整需要做一些调整,不一定描述的就是事实真相,我们只是借机做一些自我想象而已;作者是想通过整首诗的叙述来表达自己的爱憎、喜好和情感,鞭笞和痛斥不合理与近乎迂腐的封建制度,这才是整首诗流传千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