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 > 常识 >

陕西富县属于哪个市(陕西:富县县城/鄜州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9 08:04:14    

百年城垣图志

鄜州,五路咽喉,西北重镇;今延安市富县驻地富城镇。

鄜州夏商属西河国地,秦时设雕阴县(当年秦魏雕阴之战,大将龙贾率军十万,驻守雕阴),隋炀帝时改为鄜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鄜州,历经宋、元、明、清近1300年。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鄜县,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富县。

前秦宣昭帝时鄜州城始筑五交城,也作“五郊城”,三年始完成。此地五山峙卫、五水汇流、五路交通、控南北而达西东之;五路交通之地,扼控襟喉之城,故名“五郊城”,是当年挡在匈奴南下路上的坚城雄关。 鉴于五交城的重要军事意义,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置洛交县,县治五交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隋之上郡更为唐之鄜州,州治洛交县五交城。自此之后,五交城更名为鄜州城。

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扩建城墙,麟德二年大水毁城。宋庆历间,经略安抚招讨使范仲淹重建城墙。 嘉靖二十年(1541)副使刘宗仁、知州张旄增建角楼、门楼。东门曰:“瞻洛”、南门曰:“望月”、西门曰:“仰山”。二十九年(1550)副使宋用增筑南北城连山,北门曰:“镇朔”。四十五年(1566)兵备冯舜渔以外城不可守南,自东南角连西山北,自东南角连西山,增城垣二层,自是南北有二重关矣。


此后外城临河处屡遭洪灾,坍圮多次,后均修复或改建。

明清时期的鄜州城西倚西山、东临洛河。州城内外三重,内城分东城、西城两部分,州城因洛河之水患几度变化。

大清康熙年间城池现状,内城二里一百三十步。南北第一层关厢,外城连山八里,南北第二层关厢,外城连山九里三分,南二层外城门一重,南一层外城门一重。东南小水门一座,北一层外城门一重,北二层外城门一重,内西城内又北门一座,又南门一座,当时官民止居内城西门。 第一层外城城墙外周匝城壕深广二丈。第二层北部外城城墙北滨洛河与采铜川水、南部外城城墙南滨洛河与瓦窑沟水,南北城墙均随山因险逶迤蜿蜒达于西山之巅,西山上修筑有山城堡寨,与城墙连为一体。


70年代起拆除部分城墙,目前存南外城墙贺家沟口一段。卫星图内外城西墙垣能够看出轮廓。 鄜州城城门具体位置: 威朔门:今康盛温馨祥和花园北 镇洛门:今十字东路东端 保鄜门:今富县城关小学东南 迎薰门:今南校场街交217乡道口


鄜州故城,资料来源于:丝绸之路遗产数据库

鄜州故城位于神木县店塔镇杨城村,据史 料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五代及 宋时仍沿唐建制。因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杨家 将”三世曾驻守于此,故又称为杨家城。

明正统 八年(1443年),移县治于今神木县城,鄜州城遂成为店塔镇杨城村。 鄜州故城西濒窟野河,北临草地沟,东连桃 峁梁,南接麻堰沟,依山形呈不规则长条形分 布。城南、西、北三面沟壑纵横且多处是绝壁, 地势甚为险要。 整个故城城址 由紫金城、东城、西城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 独立的小城组成。位于城址中部的被当地老百姓 称为“紫金城”的小城,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北、东、南三面城墙高大,南墙筑有马面一,西 南有城门与东城的瓮城湾相通。瓮城湾西墙长 76米,西北角有通往“紫金城”的城门及瓮城, 瓮城南部墙体遭破坏,瓮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 长55米,南北宽40米。北墙亦有城门与西城相 通。

东城门遗迹

相关文章